一週工作4小時

月老一席談:看書還是看電影 文:曹祐謙

2 0 1 5 年 9 月 一 席 談

看 書 還 是 看 電 影

文 : 曹 祐 謙

這幾天看到九把刀分享了一篇北野武寫的書裡節錄出來的文章,討論了關於奢侈跟節儉的某些弔詭的思維觀點,這篇文章是我在九把刀的臉書(facebook)分享裡看到的,既然是臉書,這篇文章自然也是刊登在網上。

於是,我突然悲哀的發現,我好像很久沒看「書」了,上一次特別去誠品,恐怕是近一年多前的舊事,這兩年來我去了大約3-4次書店,全部都是參加朋友的新書發布會,而不像以前專程是看書。我閱讀的文字量,可能並沒有下降太多,但的確已經很久沒有專心捧一本書來看,每天的文字閱讀充其量是20篇左右的新聞,5篇左右的其他人的專欄或臉書文章分享,5,6本在追的網上小說,最多加上每周在追的10來本漫畫,簡單的說,所有的內容都從網上而來。

這個發現讓我突然很傷感,因為兩年以前,我都基本還能維持在每周完整閱讀3本中文書的狀態,一年最少也能看上100本左右。這兩年來,除了電影我依然每年看約200套,但是書卻似乎一本都沒有讀。這種生活習慣的改變,是一種很恐怖的傾向,代表了我自己用腦的幅度越來越小。

何出此言?我5,6年前提過,看這麼多電影,多少有點像是人生吸血鬼,因為自己的人生未竟豐富,便只能找方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吸取最多人的人生,而電影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,因為無論中間有多少幻想,有多少可能的思考位置,畫面都是相對固定的,電影的時長也是,所以大部分人看電影,可以得到較為相似的感受。書本則截然不同,文字鋪排的變化,抽象思維的表達,以至於意念及理論,其中大量留白供以思考的空間,都是一種刺激思維的原動力,那是一種吸收轉化然後發生化學作用的過程,不同的抽象思維的碰撞,在逐步形成自己思維的過程中,充滿了對自我思維的審視,以及進化。用某種說法,念頭通達,那整個人便截然不同。這與電影更多的單方向吸收不同,書籍帶來的反覆思考往往更細膩而深入。

我斷斷續續寫專欄寫文章也已7年有餘,寫到某程度遇上瓶頸而無法更進一步,有時並不只是年齡帶來的閱歷深入度,也可能來自於太少的意念碰撞,當自己的一套思維沒有經過更多其他意念理論的挑戰,便會出現固化與僵化,從而不能繼續去蕪存菁,篩選出一套最後絕不可變的道。

例如多年前看的一本《一週工作4小時,晉身新富族!》書中每點我都深刻的記得,可是在我讀完這本書的7年後,我依然每天忙得不可開交,深怕留下空白的時間。縱然我把「旅居」這個想法時常留在計畫裡,但是期限已經從30歲推延到35歲,而似乎我暫時沒完全看到實現的可能性。這便是念頭與行動上分別,因為性格中的親力親為又心太野,無法允許自己留白,便自然造成身邊有做不完的事情及火頭,但畢竟這本書裡的想法對我起了很大作用,在某程度上阻止了我一些更自我設困的做事方式。

2015年的出書計畫似乎沒有那麼容易完成,在那之前,先抽些時間多讀書(看電影我還是不會減少),或許我能找出更好的方式早日實現旅居這個計畫。

更多關於婚戀的心得分享,大家可以關注我們”月老紅線婚配”的專頁。隨時為您送上!

月老紅線單對單婚姻配對 http://www.datingmatchinglove.com/one-to-one-matching